香檳之二: 單一品種的賦格與變奏

Su Hung Chang
12 min readSep 12, 2022

--

1668年,修士Pierre Pérignon被指派至法國馬恩省的Hautvillers修道院就任酒窖總管,至他逝世的1715年間,他雖未發明酒瓶裡的氣泡,卻奠定香檳產區對於不同年份、地塊、品種間調配工藝的重視。

今日,香檳產區能用於釀造香檳的葡萄種類共有七種,包括最常見的Chardonnay、Pinot Noir、Pinot Meunier;以及較罕見的Pinot Blanc、Pinot Gris、Arbanne與Petit Meslier。

雖然近年單一年份或單一品種香檳漸漸變得常見,整體來說香檳產區仍舊以年份、地塊、品種間調配的產品佔大多數。複數品種調和香檳約佔產能的85%-90%之間,藉著品種間的優缺點來截長補短,讓成品能更均衡完善。這做法不止道理上說得通,成果亦斐然。然而這類百年前被視為王道的做法,隨著氣候變遷、葡萄園照料觀料進步、釀造細節的精進與飲者審美觀的轉變,單一品種香檳雖然缺些調配元素,卻不意謂著會不均衡、會有缺憾。

如此繁複而神祕難解的面容,正是葡萄酒樂趣橫生之處。

釀酒師試著加進更多的元素:用哪些品種調配、比例為何、混進哪些年份或地塊、用什麼容器發酵…有數不盡的元素可以做選擇取捨,讓成品的構成更繁複、成份更多元,追求更複雜且更均衡的完美。

另一方面,釀造思維迥異的釀酒師卻用減法來呈現香檳的另類容顏;可以是單一地塊,可以是單一年份,可以是單一品種,可以是以上三者的疊加;可以是除渣後無添液、減少酵母渣浸漬時間、完全不使用橡木桶發酵或陳年。消去了那些能賦與酒液更多風味的元素來釀酒,成品的風味卻未見半分輕減,卸去妝容後的素淨之美,卻是半點也不弱於人,不論是在完整度、複雜度、均衡性,皆足與強調勾兌工藝的香檳等量齊觀。

Chardonnay

廣受歡迎而栽種於世界各地的Chardonnay,是香檳產地最主要的白葡萄,也是絕大多數白中白香檳的原料。

Chardonnay早年被稱為”Beaunois”,最早的栽植地在於法國Lyon與Dijon兩城之間。關於她的文獻記載可溯及1583年;而在17世紀末,”Chardonnet”已被肯定為優秀釀酒葡萄。一般認為Chardonnay的名字來自法國布根地、Maconnais附近的村莊”Chardonnay”,這名字直至20世紀才被廣泛使用,如今已是最廣為人知的白酒品種。

Chardonnay發芽早、熟成快、產量高,照料容易,是個產量豐盈的品種;她特別適合石灰岩、石灰質黏土一類土壤。因著Chardonnay本身欠缺特殊風味,讓她的成品宛若千面女郎:不論是來自風土差異、田園照料技法或釀酒工藝的選擇,都能傳達至酒液,化成萬千風情。

Chardonnay在法國的主要栽植地包括布根地、香檳區和Lauguedoc-Roussillon,在香檳區的栽植面積約有一萬公頃,多在馬恩省份(Marne department),又以Côte des Blancs的Chardonnay最出名。釀成香檳,她能提供柑橘類水果、花朵與礦物氣息,在酵母渣浸泡後,特別容易呈現烤餅乾與布里歐(Brioche)香氣。

Champagne Pierre Péters, Rodolphe Péters(圖1)

圖1:酒莊第六代傳人Rodolphe Péters,會做生意,更會釀酒。

1858年,來自盧森堡的Gaspar Péters娶了在Le Mensil擁有兩公頃葡萄園的Doué女士,是Péters家族與香檳產區的緣份開端。1919年,Gaspar的孫子Camille Péters決定將原本售予他人的收獲,由自己釀酒、裝瓶並出售,幾年後開始以自身名字為酒莊命名”;Camille於1944年驟逝,兒子Pierre繼承,於1946年將酒莊易名成”Champagne Pierre Péters”。Pierre的兒子François接棒後,勵精圖治,採買Côte des Blancs各村的葡萄園,酒莊擁田增至17.5公頃,開始釀造Les Chétillons單一園香檳,打進國際市場。2008年,在與父親François共事十餘年後,Rodolphe接下莊主一職至今,擁田近二十公頃,除了一款粉紅香檳外,其餘品項皆為單一品種Chardonnay的白中白香檳。

Rodolphe特別強調葡萄收成的品質與香檳調配的重要。

他認為葡萄只要摘下,品質就會隨時間流逝;他著力於優化流程,讓每一串葡萄摘下到搾汁,只需少於三個半小時。酒莊生產多款以複數年份、地塊調配的白中白香檳,即便是來自單一葡萄園的年份香檳Les Chétillons,他也會將所擁的三塊相異地塊分別採收、釀造,再行調配,是白中白香檳最純粹的美好;而那些調配工藝極端複雜的品項,包括L’Etonnant Monsieur Victor、Réserve Oubliée、Heritage,則是調和技法的巧奪天工。

Les Chétillons是Le Mesnil-sur-Oger村裡最好的葡萄田,葡萄酒作家Tyson Stelzer將其比擬為香檳區的Montrachet,最好裡的最好。

Les Chétillons的表土甚淺,底下的白堊土離表面往往僅幾公分,搭配著她的坡度與坡向,是氣泡酒裡最完美的Chardonnay栽植環境。酒莊於1930年購入Les Chétillons,只種Chardonnay,從1971年開始釀造Cuvée Les Chétillons年份香檳。

Cuvée Les Chétillons的風味,是流動的嚮宴;凝聚飽滿的力道,檸檬、柑橘皮、杏桃、水梨,來自白堊土質的礦物風味如浪潮、一波接一波襲來,風味充滿力道,卻又留存細緻與優雅,是均衡與和諧的典範。(圖2)

圖2:Cuvée Les Chétillons 2007。飽滿而精采,內行人的選擇。

Pinot Noir

雖然目前學術界依著基因定序研究而來的結論認為包括Pinot Noir, Pinot Meunier, Pinot Gries, Pinot Blanc, Pinot Teinturier和Pinot Precoce在內的許多葡萄品種,皆是同一品種,”Pinot”;其間差異僅在顏色突變。但可想見的,這份見解僅留在學術界;不論是法國管理農產品的INAO或者是各產地的酒農們,還有葡萄酒教育推廣機構的教材、葡萄酒的入門書籍,幾乎都將各色的Pinot視為相異品種。

貪此方便,筆者也先將Pinot Noir與Pinot Meunier分別書寫。

Pinot是個古老品種,歷史上看兩千年。在漫長歲月裡,她自然產生了各式突變個體,以其它品種自然交配而來的後裔,盡皆繁多;在現存已註冊的無性繁殖系就逾千株。Pinot來自何方,諸多假說仍無一俱足夠公信力成為共識。與她的相關文獻記載可溯及1375年,15世紀後開始取代其它稱謂。

Pinot Noir早發早熟,易受春霜與各式病蟲害,足是嬌生慣養;氣候過熱的地方,她容易酒精熟成過快,而偏薄的葡萄皮讓她易受曬傷。但當一切條件俱備時,她的成果卻是無限美好。

Champagne Roses de Jeanne, Cédric Bouchard(圖3)

圖3:Cédric Bouchard,為了見他一面,我短時間奔波了三百公里。

Côte des Bar位在香檳產區南緣,與布根地大區僅十餘分鐘車距。過往,這裡生產以Pinot Noir為主軸的香檳,一向被被視為品質次等、較粗糙而滿是鄉野氣息的產地;今日,在一些精英生產者的努力之下,已全然不同。

Cédric Bouchard自祖母繼承不足一公頃的葡萄園,於2000年成立酒莊Champagne Roses de Jeanne。他任性地揮灑才華,偏執地追求他心目中香檳應有的模樣;不出幾年,他便揚名立萬,在2005年與2008年分別被葡萄酒雜誌La Revue du Vin de France與餐飲雜誌Gault et Millau評為香檳區的年度最佳釀酒師。成名之後,原本還偶而出外參加酒展、推廣自家的他,就更少出門,鎮日埋首葡萄田和酒窖。

有幸參訪Champagne Roses de Jeanne,是這些年訪問各產區至今,最令人難忘的體驗。

他是近乎偏執的完美主義者;只要能自理,就不假手於人。創莊近二十年,酒莊編製到近年才從夫婦二人,擴增兩名幫手。他只釀造單一年份、單一品種、單一地塊的香檳;葡萄田裡除了用於抗病的硫和銅外,沒有其它化學藥品或肥料;手工採收,發酵不添糖,儘可能減少二次發酵後的酵母渣浸泡,完全不使用木桶,裝瓶前不過濾,除渣後不添液。

Cédric Bouchard以Pinot Noir釀造四款不同地塊的單一年份香檳,與一款粉紅香檳;除此之外,尚有分別以Chardonnay和Pinot Blanc為原料的單一地塊年份香檳。Presle這款始自2010年方釀造第一個年份,來自10種相異的Selection Massale(馬撒拉選種)的Pinot Noir,始終在我心底佔據著特別的;相較同以Pinot Noir釀造的酒款Les Ursules的遼闊深遠,Presle呈現得直爽乾脆,但那隨時間而緩緩外溢的風情,抒展開來的細密幽微,在心底漸漸擴散的悸動…雖然她更精巧純粹,卻不流於單純、一點也不簡單…(圖4)

圖4:來自10種相異的Selection Massale(馬撒拉選種)的Pinot Noir釀造的Cuvée Presle,是我心底最美的香檳容顏。

Pinot Meunier

Meunier在法文的意思是磨坊主、麵粉廠主,命名由來是因為Pinot Meunier葉片背後覆蓋著像沾到麵粉般的白色細毛;她在文獻上的記載溯及1690年。Pinot Meunier與Pinot Noir皆是早發早熟,但Pinot Meunier發芽來得晚些,成熟來得早些,對氣候和病蟲害的抵抗性也較佳。在氣候條件欠佳的香檳產區,Pinot Meunier是個相對產量平穩的安全品種;釀成酒液之後,她會比Pinot Noir有著更豐沛的水果風味,成熟亦較快。

因為Meunier較易在嚴苛氣候存活,在香檳區多見於日照較少的面北葡萄田或較潮溼、霜害較多的Vallée de la Marne(馬恩河谷)。早年,不論生產者或消費者,皆有不少人對Pinot Meunier存在成見,認為她不如Pinot Noir與Chardonnay;許多酒莊只用Pinot Noir與Chardonnay來調配香檳,Pinot Meunier只被栽種在不適合種Pinot Noir與Chardonnay的葡萄田。但今日,風向已開始轉變,以Pinot Meunier為主體的調和香檳或Pinot Meunier單一品種的黑中白香檳雖仍不多見,但表現與誰相比都不遜色。

La Closerie, Jérôme Prévost(圖5)

圖5:因著溝通疏漏,而錯過彼此的酒莊La Closerie,只好在門口留影。

在Reims城市西北不遠處、Petite Montagne山腳的小村莊Gueux,曾經只是香檳產區裡無足輕重的地方,如今卻生產著最好的Pinot Meunier香檳。

Jérôme Prévost在1987年時繼承祖母的2.2公頃葡萄園,將收成的葡萄賣給當地的合作社過活。1998年,Prévost在好友Anselme Selosse的協助下開始釀造自己的第一個年份,酒莊名為La Closerie;當時Prévost尚未擁有自己的酒窖,前三個年份的釀酒皆借用Anselme Selosse的酒窖釀造與陳放。

Prévost擁有的葡萄園皆位在Les Béguines地塊,大多數葡萄藤為栽植於60年代的Pinot Meunier,與零星的年輕Pinot、Chardonnay。酒莊只生產一款以逾九成Pinot Meunier釀造的香檳(早年為100%Pinot Meunier,近年才改為94%),和一款同以Pinot Meunier為主體的粉紅香檳。

Prévost深受Anselme Selosse影響,包括對葡萄田裡照料的細心、單位面積產量的控制,對葡萄成熟狀況的追求,以及和Anselme Selosse同樣令人眼花繚亂的橡木桶戲法。

Prévost的葡萄收成榨汁之後的發酵與熟成環境分成兩類:一部份放在冬冷夏熱溫差明顯的平房,其餘放在恆溫高溼度的地下酒窖;他運用多種容量的橡木桶,225升、228升、400升、500升、600升;新桶佔比不到5%。不同尺寸的橡木桶和不同環境的發酵熟成,讓他的基酒雖皆同源,卻桶桶各俱特色,個性分明。在一般酒莊手底只能釀成一款基酒的原料,在Prévost的巧手下卻成數十款風格迥異的基酒。Prévost的戲法,是簡中化繁的加法。

Cuvée Les Béguines是他以Pinot Meunier為主體釀造的年份香檳;因為未能滿足標示為年份香檳的充要條件,故在瓶身上無法標示年份,僅在酒標角落會有註明LC08、LC12之類文字,後碼即為葡萄採收年份。(圖6)

圖6:Cuvée Les Béguines,酒標右下角可見LC15字樣,來自2015年收成的葡萄。

這款香檳在上市後,往往需經數年陳放,方能綻放;綻放之際,那些來自熟成果實的飽滿、花式醅醞帶來繁複層次,瓶內陳年形成的深沉,交織成的紮實充滿勁道,卻又留著幾許精巧的和諧…正是此中有真意,欲辯已忘言的寫照。

--

--

Su Hung Chang

台灣最豐富的葡萄酒資訊有兩類,一類是商品型錄,一類是入門基礎。我希望自己能提供一些除此之外的東西:是更多些、更深入些、關於葡萄酒世界裡的三教九流、販夫走卒的故事。